公告:
寧德選手榮獲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比賽一等獎
寧德市舉辦第二十四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
蔡威事跡展陳館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蕉城區
• 蔡威事跡展陳館
• 寧德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 蕉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 蕉城區革命烈士陵園
• 桃花溪支提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成立紀念地
• 漳灣鎮水密隔艙福船文化展示中心
福鼎市
• 福鼎市虎頭崗先賢義冢群
• 福鼎市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
• 福鼎市李家山革命紀念館
• 福鼎市周山革命陳列館
• 福鼎市革命烈士陵園
• 福鼎市太姥清風苑
• 福鼎市紅茗洋紀念館
福安市
• 閩東蘇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 福安市廉村
• 福安市革命老媽媽潘玉球故居
霞浦縣
• 霞浦縣博物館
• 霞浦縣福寧歷史文化公園
• 霞浦縣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
周寧縣
• 周寧縣黃埔農民文化宮
• 周寧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壽寧縣
• 壽寧縣張高謙烈士陵園
• 壽寧縣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
• 壽寧縣含溪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 壽寧縣下黨鄉脫貧攻堅展陳基地
古田縣
• 古田縣圓瑛法師紀念堂
• 古田縣平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藍田書院
• “金翼之家”林耀華故居
屏南縣
• 屏南縣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北上抗日出發地
• 屏南縣甘國寶故里
• 屏南縣耕讀文化博物館
柘榮縣
• 柘榮縣革命烈士陵園
• 柘榮縣中華游氏文化園
• 柘榮縣仙嶺村“中華慈善文化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寧德市
• 寧德市檔案館
• 寧德市藝術館
• 閩東中華畬族宮
• 閩東畬族博物館
蔡威事跡展陳館
地址: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前林路3號附近
電話:0593-2822039
分管單位:蕉城區委宣傳部
簡介:
蔡威事跡展陳館是紀念、緬懷和宣傳蔡威烈士的事跡而建立的。展陳館坐落于寧德市蕉城區前林路3號,占地面積2.5畝,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由蔡氏家廟附屬建筑區和蔡威故居兩部分組成,環境寧靜、優雅,是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典型閩東古名居。蔡威故居于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福建省四大紅色名人(毛澤東、朱德、張鼎丞、蔡威)故居之一。蔡威事跡展陳館先后被評為總參三部“技偵光榮傳統”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黨史研究教育基地、省機要干部教育基地、省老區革命遺址等。[
查看更多
]
寧德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坑頭村
電話:15892125352
簡介:
寧德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蕉城區霍童鎮坑頭村。革命戰爭年代,在葉飛、顏阿蘭、曾志、阮英平、池陳旺等革命先輩的率領下,坑頭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池陳旺烈士為代表的坑頭老區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閩東革命壯麗的歷史篇章,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至今遺留下許多革命的事跡,保存較為完整的革命活動舊址,成為后人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的重要場所。2005年1月被命名為第一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蕉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地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閩東中路33號
電話:0593-2291618
簡介:
蕉城區青少年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占地面積30畝,于2004年5月28日正式建成,2005年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國防教育基地”。室外擁有南京軍區所贈的米格一15戰斗機和東海艦隊所贈的“025型”魚雷快艇等國防教育設施,室內設有教育展廳360平方米。基地自免費開放以來,結合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整合珍貴豐富的教育資源,寓教于樂,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查看更多
]
蕉城區革命烈士陵園
地址蕉城區蕉北單石碑炮臺崗
電話:0593-2053097
簡介:
蕉城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寧德市蕉城區北側炮臺崗山上,海拔56米,建于1977年,占地7000平方米園內主要包括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墓、門坊、涼亭、管理室等建筑。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蕉城區革命烈士陵園內安放著寧德在不同革命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遺骸。犧牲時職務最高的是蔡威烈士,蔡威生于1907年,1926年十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10月任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局長,1936年9月22日病逝。鄭長璋烈士,生于1901年,寧德城關人,是第一位為閩東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共產黨員,1927年4月被敵殺害于福州雞角弄。寧德第一任縣委書記顏阿蘭烈士,生于1910年,寧德霍童人,1933年7月5日在霍童被敵人殺害。[
查看更多
]
桃花溪支提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成立紀念地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桃坑(桃花溪)村
分管蕉城區委宣傳部
簡介:
桃花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桃坑村,桃坑村系老區基點行政村,位于霍童鎮西南部,距鎮區35公里,位支提山脊(著名的支提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境內)。這里是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的誕生地,閩東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現有閩東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師部舊址,閩東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北上抗日整編紀念碑,紅軍會場、葉飛、阮英平、陳挺故居等十個展點,展陳面積約1000㎡。新建的桃花溪革命歷史展陳館面積約1200㎡。2016年4月,阮朝陽少將(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軍總裝備部計劃部部長)、2015年4月28日葉小楠(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葉飛之女)、2015年11月29日董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院士)、2015年11月29日葉薇薇(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葉飛之女)等蒞臨指導工作。[
查看更多
]
漳灣鎮水密隔艙福船文化展示中心
地址:寧德市漳灣鎮岐后糧站倉庫
電話:劉登興18950583769
簡介:
寧德漳灣福船制造技藝是歷代傳承的一項傳統手工技藝。據族譜記載,600多年前,我們祖先從閩南帶著海上女神媽祖、樹神佛翁和造船技藝三寶到漳灣岐后定居。漳灣福船秉承水密隔艙傳統手工技藝的衣缽,特征鮮明、一脈相承。但是,近年來,由于鐵殼船的沖擊,該技藝面臨消亡的局面。在各級領導與各部門的重視和關心下,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2007年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1月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水密隔艙制造技藝福船文化之鄉”。[
查看更多
]
福鼎市虎頭崗先賢義冢群
地址:福鼎市太姥山鎮虎頭崗山下(太姥山景區入口處)
電話:0593-7261006
簡介:
鼎市虎頭崗先賢義冢群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鎮“虎頭崗”,冢內掩埋著395具舍身殉國的民族英雄遺骸,涉及明、清、民國歷史時期,記述著驅荷戌臺、抗擊寇盜、紅色革命的英烈史實。2001年被開辟為教育基地,2005年2月被命名為第一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更多
]
福鼎市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
地址:福鼎市桐城街道資國村下大坪36號
電話:13599825127
簡介:
福鼎市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坐落于資國旅游風景區,距福鼎市區5公里。基地占地面積58畝,建筑面積5265.81平方米,環境優美,綠茵環繞,是一所融教育教學、德育實踐、農科實驗、生活娛樂為一體的育人場所。2005年2月被命名為寧德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被定為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基地興建于2000年1月,內設多功能階梯教室、德育室、餐廳、文體活動室、黨員活動室、手工操作室、科技工作室、科技創新工作室、機器人工作室、音樂室、微機室、數字圖書室、會議室等,配有籃球場及植物園。[
]
福鼎市李家山革命紀念館
地址福鼎市前岐鎮熊嶺行政村
電話:13626979291
簡介:
李家山位于前岐鎮北部,與浙江毗鄰,屬熊嶺行政村管轄,是福鼎乃至閩東著名的老根據地之一。1936年劉英、粟裕、葉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駐扎在此,并把革命的火種播撒在李家山。1936年8月著名的閩浙邊臨時省委第十次擴大會議在李家山召開。2007年,李家山革命紀念館動工建設,占地500平方米,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福鼎市周山革命陳列館
地址:福鼎市佳陽鄉周山村委會附近
電話:0593-7561922
簡介:
周山革命基地位于福鼎佳陽畬族鄉周山村,這里曾是粟裕、劉英、葉飛、龍躍等革命先輩和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戰斗過的革命老區,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世紀三十年代,閩東革命迅速發展。1933年后,在周山村周建生、周欽明、周廣達、周招黨等進步青年的推動下,周山也融進了革命浪潮中。為進一步開展閩浙邊界革命斗爭,閩東特委于1935年6月在周山成立中共鼎平縣委(轄 福鼎、平陽、蒼南一帶),周建生擔任委員。同年,上東區蘇維埃政府也在周山成立,組織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
查看更多
]
福鼎市革命烈士陵園
地址:福鼎市革命烈士陵園
電話:0593-7890450
簡介:
福鼎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鼎市城東山前阮山,坐西朝東,于1986年12月奠基建造,1991年10月竣工.總占地面積 36.4畝,總投資240多萬元。主要建筑物有福鼎烈士陵紀念碑、福鼎革命歷史陳列館、福鼎革命烈士英名碑碑亭,以及陵園門樓,陵園小公路環山到達頂端。門樓左右各有兩個赤色花崗巖砌成的高6米的梯型門墩。門內陵園大提,正中橫著一尊高級油青花崗巖結構的臥碑,橫嵌著原全國人大副委長葉飛題寫“福鼎革命烈士陵園”8個金色大字。于2016 年 5 月被評為第四批寧德市愛國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太姥清風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福鼎市硤門畬族鄉柏洋村
電話:0593-7856377
簡介:
基地于2012年8月奠基,2014年4月18日開館,總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總投資600多萬元。主展廳由繼往開來篇、清風正氣篇、心靈洗禮篇、以案示警篇、追根溯源篇、和桐江廉韻篇等六個部分組成。展館借助文字、圖片、壁畫、雕塑以及多媒體等手段和形式來表現,運用鮮明對比和視覺沖擊,將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相結合。地配備了專職講解員三名、管理員一名。2016年11月,基地被命名為“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前往基地接受教育的干部群眾有554批次24569人。[
查看更多
]
福鼎市紅茗洋紀念館
地址:福鼎市貫嶺鎮茗洋村
電話:13799801678
簡介:
紅茗洋紀念館位于福鼎市貫嶺鎮茗洋村,紀念館包括陳列室、宣教室、老人活動室等,建筑面積約585平方米,集中展示了閩浙邊區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眾多革命先烈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是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34年,福鼎黨組織到這紅茗洋一帶秘密活動,建立地下交通站,播下了革命種子。1935年10月中共閩東特委派阮英平、鄭宗玉率閩東紅軍獨立師第五團到閩浙邊界地區開辟革命根據地,在茗洋牛欄崗成立中共鼎泰區委[
查看更多
]
閩東蘇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地址:溪柄鎮柏柱洋
聯系單位:福安市委宣傳部
簡介:
閩東蘇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由閩東蘇區革命舊址、閩東革命紀念館、閩東革命烈士陵園等“六點三館一園”共14個主要展點組成,展陳面積17551㎡,展出閩東革命時期文物(文獻)1203件,圖文資料959幅,現有專職講解員5名,兼職講解員16名。該基地積極利用重大節日、假日、紀念日,扎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每年接待60多萬參觀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任職期間,多次到該基地指導工作,李鵬、賈慶林、曾慶紅等中央領導也曾多次前往視察。2014年1月,被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查看更多
]
福安市廉村
地址:福安市溪潭鎮廉村
電話:0593-6846002
簡介:
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廉村原名石磯津,是唐朝“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的故鄉,因薛令之且為官清廉,被唐肅宗嘆其廉潔而賜名。廉村人受薛令之廉潔遺風影響至深,民氣樸而近古,百姓勤勞淳厚,至今保留著許多地方色彩濃厚的民間習俗。2012年5月被命名為寧德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福安市革命老媽媽潘玉球故居
地址:福安市溪潭鎮磻溪村
電話:0593-6846002
簡介:
潘玉球(1892—1978年),出生于福安溪潭洋頭村。因家貧,年幼時就抱送到磻溪醫道世家劉家為童養媳。雖然她沒有加入共產黨,但她的一生卻為黨的事業奉獻。她不僅主動為革命友人站崗放哨,安排吃住,縫補衣裳,還冒著生命危險為他們送飯、送信,成為秘密交通員。潘玉球故居,位處福安市溪潭鎮磻溪村,是一座土木結構的古宅,占地面積近400平方米,屋內陳列著潘玉球及其家屬生平簡歷、感人事跡的展板,以及葉飛躲藏過的水缸等革命文物。這里曾是閩東革命事業中的聯絡站,掩護了許多革命先輩。2010年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霞浦縣博物館
地址:霞浦縣松港街道福寧大道九大館
電話:0593-6139808
簡介:
霞浦縣博物館是我縣九個文化設施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海洋文化為主軸,以歷史發展為主線的綜合性博物館。序廳照墻——“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地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總書記這句意味深長的話,為博物館工作指明了方向。 霞浦博物館于2012年元月開工建設,建筑面積887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132平方米,公共展示區面積2242平方米。新館共四層,第一層為歷史綜合展廳(歷史沿革和紅色記憶);第二層為歷代珍藏、歷史遺風(宗教、畬族)展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第三層為專題臨展廳;第四層為庫房、文物修復、科研、攝影、書畫室、辦公室。[
查看更多
]
霞浦縣福寧歷史文化公園
地址:霞浦縣
電話:0593-6139808
簡介:
霞浦縣福寧歷史文化公園是一座位于中國福建省霞浦縣的公園。占地約500多畝,是霞浦縣首座城市綜合性公園,一期工程建設投資1億元人民幣。公園于2010年12月23日開使建設,2013年基本建成,現已對公眾開放。福寧文化公園一期、二期均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元素,元素分為“霞浦印記長廊”、 霞浦歷史名人塑像群、地方歷史文化展室。 公園一期門口為近50米戚軍抗倭浮雕,在距離門口20米處,為愛國主義基地“霞浦印記長廊”,長廊以碑文的形式記錄了歷史上發生在霞浦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軍事中的一件大事[
查看更多
]
霞浦縣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
地址:霞浦縣柏洋鄉柏洋村
電話:0593-8718001
簡介:
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位于霞浦縣柏洋鄉柏洋村,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209平方米,俗稱許家大厝。1933年間革命風暴席卷霞浦、柘榮、福安、福鼎四縣,許家大厝逐漸形成紅色政權指揮中心,駐有被蘇區人民統稱為“十三機關”的霞鼎縣委、縣蘇維埃、區蘇維埃、團、婦、互濟會、工藝團等機關團體。2005年2月被命名為第一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周寧縣黃埔農民文化宮
地址:周寧縣李墩鎮黃埔村
電話:13950528379
簡介:
周寧縣黃埔農民文化宮位于李墩鎮西北部,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2003年12月開始建設,已投入400多萬元,主要由農民文化宮、文化廣場、文化長廊、文化教育區四個區域組成。主體工程農民文化宮,建設面積840平方米,造價300多萬元,內設演藝臺、北路戲演示廳、“文化黃埔”展示廳、紅色文化墻、圖書閱覽室、信息查詢平臺、書畫創作室、愛國主義電教區、文娛區等區域,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周寧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地址:周寧縣獅城鎮白巖茶場路下與寧武高速連接線交接處
電話:0593-5622149
簡介:
周寧革命歷史紀念館座落于周寧黨校新校區內。紀念館展覽廳面積480平方米,運用圖片、雕塑、場景再現、歷史文物等手段展示了周寧革命歷史及革命烈士的光榮事跡。它濃縮了周寧人民二十幾年的革命歷程。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周寧可歌可泣的革命詩篇,為周寧贏得了“革命斗爭不息,紅旗始終不倒”的贊譽。2016年10月被評為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張高謙烈士陵園
地址: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橋頭
聯系電話:13859678923
簡介:
1961年2月,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大韓小學四年級少先隊員張高謙,為保護集體羊群,與偷羊的壞分子搏斗,英勇犧牲,年僅14歲。張高謙犧牲之后,他的英雄事跡廣為傳誦,被譽為“閩東山上小青松”,其事跡文章入編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小學語文課本,時任國家副主席的宋慶齡親筆題詞“學習張高謙,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張高謙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1995年8月被命名為福建省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壽寧縣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
地址:壽寧縣犀溪鎮甲坑村
電話:13959357541
簡介:
壽寧縣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位于壽寧縣犀溪鎮甲坑村。1935年10月5日,葉飛率領導閩東獨立師部分隊伍,在壽寧縣犀溪鄉鄭家坑村與劉英、粟裕率領的挺進師會合,舉行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1984年7月,中共寧德地委在甲坑村鄭家坑自然村立碑紀念。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壽寧縣含溪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地址:壽寧縣南陽鎮含溪村
電話:18959312535
簡介:
壽寧縣含溪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于壽寧縣南陽鎮含溪村,含溪村是閩東著名的老區基點村,素有“閩東延安”之稱,劉英、粟裕、葉飛、范式人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開展革命活動。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2009年,含溪村委修建了閩東含溪革命紀念室。2016年含溪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被確定為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含溪村地處偏僻,山勢險峻,復雜的地理環境為當年開展革命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劉英、粟裕、葉飛、曾志、范式人等革命先輩曾在這里建立了從事革命活動的根據地。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葉秀蕃、范浚、范鐵民、韋芝祥、王陶生等就在含溪組織成立了秘密農會、紅帶會、貧農團,率領崗垅根據地人民進行除捐滅稅,分糧保田等革命斗爭。1934年,葉秀蕃、范式人等在此秘密組織成立了“中共含溪區委”和“含溪中心區蘇…[
查看更多
]
壽寧縣下黨鄉脫貧攻堅展陳基地
地址: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鸞峰橋頭對面
責任單位:壽寧縣委宣傳部
簡介:
下黨鄉于1988年建鄉,下轄10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8071人,位于壽寧縣西部,地處兩省三縣交際(西與福建政和縣相鄰,北與浙江省慶元縣接壤),素有壽寧“西伯利亞”之稱,是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建鄉之初,農業總產值186萬元,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00元,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處于“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狀況。當年下黨鄉的貧窮落后在全地區出名。1989年初,寧德地委工作會議期間,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楊奕周(已故)起來“放炮”說,下黨太貧困了,對貧困地區上級要關心、要扶貧。時任地委書記習近平當場就跟楊奕周訂了“協議”,一定要到下黨一趟。后來就有了習近平同志三進下黨的感人事跡。[
查看更多
]
古田縣圓瑛法師紀念堂
地址:古田縣城東街道辦事處極樂村極樂寺
電話:0593-3835150
簡介:
蔡威事跡展陳館是紀念、緬懷和宣傳蔡威烈士的事跡而建立的。展陳館坐落于寧德市蕉城區前林路3 號,占地面積2.5 畝,建筑面積1300 平方米,由蔡氏家廟附屬建筑區和蔡威故居兩部分組成,環境寧靜、優雅,是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典型閩東古名居。蔡威故居于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福建省四大紅色名人(毛澤東、朱德、張鼎丞、蔡威)故居之一。蔡威事跡展陳館先后被評為總參三部野技偵光榮傳統冶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黨史研究教育基地、省機要干部教育基地堯省老區革命遺址等。[
查看更多
]
古田縣平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古田縣平湖鎮
電話:0593-3574121
簡介:
古田縣平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成于2007年5月28日,包括黃孝敏烈士故居、平湖中心小學陳列室、沙洲尾會址紀念亭、紀念碑等建筑。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回眸
1927年初,黃孝敏和陳炳等人受中共福州地委的派遣,回到古田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3月在古田舊城五保街成立了中共古田縣特別支部。4月大革命失敗后,黃孝敏等人轉入農村疏散隱蔽。1927年12月,中共福州市委建立,黃孝敏任執行委員。1928年2月,市委派黃孝敏回古田領導農民進行抗捐抗稅斗爭。他將特支機關遷到平湖沙洲尾,在平湖舉辦農民夜校,成立農會,發展會員四五百人,開展了抗捐、抗稅、抗租斗爭。
藍田書院
地址:寧德市古田縣杉洋鎮鎮區
分管:古田縣委宣傳部
簡介:
朱熹是我國封建社會繼孔、孟之后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稱為朱子。朱熹理學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的地位。在中國文化史、傳統思想史、教育史和禮教史上影響及大。
朱熹與古田關系甚切:一是朱熹與古田從父輩朱松開始便有世交之誼;二是朱熹晚年曾在古田多個書院講學,大開教化之風;三是朱熹有一大批忠實相從的古田藉得意門人,或為在古田傳播朱子理學的骨干;四是朱熹為古田留下不少詩文墨跡等文化瑰寶;五是朱子理學對古田讀書人乃至平民百姓影響特別深遠,有關朱熹在古田的神化傳說被廣為流傳。朱熹一生致力于講學和著述,學子眾多,見于史料中有名姓者達四百余人,其中古田籍的就有二十余人。
“金翼之家”林耀華故居
地址:寧德市古田縣黃田鎮鳳亭村華亭路
分管:古田縣委宣傳部
簡介:
林耀華先生(1910年—2000年),是我國著名的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民族教育家,他一生成就頗豐,被譽為人類學、社會學的一代宗師、學界泰斗。他曾親自帶領團隊深入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實地調研,鑒定和確立了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哈尼族等13個少數民族,獨立鑒定了1個少數民族,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一生著作等身,成果璀璨,主要包括《嚴復研究》(1934)、《義序的宗族研究》(1935)、《金翼》(1944)、《涼山彝家》(1945)、主編《原始社會史》(1989)和《民族學通論》(1992)等。他的傳記已被美國《世界名人傳》第6、7版,英國《當代成功的國際名人傳》和日本《文化人類學事典》等多種國際名人傳收錄。[
查看更多
]
屏南縣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北上抗日出發地
地址:屏南縣雙溪鎮雙溪村鵝湖路
電話:0593-3456102
簡介:
1926年,屏南縣在榕學習進步青年鄭鳴西、黃德信等四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返回屏南積極宣傳馬列主義思想,領導群眾開展“三抗”斗爭。1932年—1935年,在陶鑄、曾志、葉飛、阮英平、范式人等同志的領導下,先后成立中共屏南特支,中共政屏縣委及政屏人民委員會與游擊隊武裝。屏南縣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北上抗日出發地包含屏南縣雙溪鎮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部舊址和棠口鄉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等愛國主義教育展點,是保存較為完整的革命活動舊址,成為后人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的重要場所,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屏南縣甘國寶故里
地址: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
電話:
簡介:
甘國寶 字繼趙,別號和庵,雍正十一年(1733年)武進士。畫虎,多以指頭為之。甘國寶祖居古田縣二十二都(今屏南漈下村),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生于古田縣二十六都(今屏南小梨洋村)。清賜進士出身、御前待衛,誥授榮祿大夫,曾兩遷臺灣掛印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提督、福建陸路提督,兼閩閱操大臣,為清代名將。甘國寶故里位于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1709年,清代名將甘國寶生于該地,至今遺留有甘國寶讀書樓、甘國寶祖墓、甘國寶祖祠等,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屏南縣耕讀文化博物館
地址: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南洋路3號
電話:13860300170
簡介:
福建省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設立在至今已有1140多年歷史的漈頭村明清古民居內,展區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館內現藏歷代古(文)物三萬余件。展區分設“十二展館”、“十九基地”、“四長廊”、“一書院”、“一個工作站”。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紅色文化與本地孝德文化、耕讀文化、甘國寶文化、廉潔文化相結合,積極推動屏南愛國主義教育,傳播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紅色文物展區展示“抗戰必勝建國必成”手杖,《直接參戰證明書》,寄自抗戰前線的寫有“建國必成”字樣的《家信》…[
查看更多
]
柘榮縣革命烈士陵園
地址:柘榮縣城關615東路十巷28號
電話:0593-8351794
簡介:
柘榮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風景秀麗的縣城北郊卜山崗,總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陵園內建有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柘榮縣革命史展覽室等紀念建筑物。陵園于2002年被柘榮縣文明委命名為柘榮縣青少年德育基地,2010年3月被評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教育基地。柘榮縣原名柘洋,地處閩、浙省兩縣(福安、福鼎、霞浦、泰順)交界。1932年,受馬立峰派遣,林愛同志回柘洋開展革命活動,革命的火種傳播到柘洋很快地蔓延開來[
]
柘榮縣中華游氏文化園
地址:柘榮縣黃柏鄉黃柏村
聯系單位:柘榮縣委宣傳部
簡介:
黃柏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柘榮縣黃柏鄉黃柏村,始建成于2009年4月,占地面積約300畝,教育基地館舍面積為350平方米。以歷史名人游樸紀念館為中心,以水尾桐源溪兩側、現存的古廊橋、游樸讀書洞、游樸德政坊、游樸廣場、游樸廉政摩崖石刻、游氏仙姑宮、游氏仙姑廣場、對臺特色文化室等為重點,融合水尾優美的生態景觀、珍稀古樹,建成集人文、生態、觀賞為一體的游樸紀念館和激勵學子及黨政干部積極向上、愛國廉政的教育基地。近年來,黃柏鄉黨委、政府始終關注并持續加大建設力度,現已延伸至游樸出生地—上黃柏村的游樸宅、墓、亭、坊、碑、牌等文物古跡,大力營造游樸文化研究、游樸精神弘揚等學術活動氛圍,展示名人風范,2016年被評為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柘榮縣仙嶺村“中華慈善文化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址:柘榮縣楮坪鄉仙嶺村
聯系單位:柘榮縣委宣傳部
簡介:
仙嶺村始建于唐未,至今千余年歷史。近年來,在省市慈善總會,柘榮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014年4月楮坪仙嶺村啟動慈善文化村建設,并先后建成慈善文化“十個一”工程。
“一座館”——鄭宗遠紀念館,收藏有舊時的勞作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等,展示鄭宗遠畫像、平生事跡及鄉賢樂善好施事跡等。
“一個堂”——慶遠堂,以鄭宗遠故居為基礎,在保持原有古韻的同時,加以修葺,進一步美化、綠化、亮化。[
查看更多
]
寧德市檔案館
地址:寧德市署前路14號
電話:0593-28226163
簡介:
寧德市檔案館以館藏珍貴檔案和面向社會各界征集的精彩照片為素材,深入挖掘檔案文化資源,積極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陳面積300平方米,2005年2月被列為寧德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市檔案館是我市唯一的市級國家綜合檔案館。1958年,地委檔案館成立 ,由地委、專署直屬管理。檔案館成立后,開始接收、收集地直機關永久、長期保存的檔案資料。1984年,檔案館從福安遷入寧德縣(現蕉城區)。2010年12月,寧德市檔案館經國家檔案局和省檔案局考核,批準晉升為國家二級檔案館。[
查看更多
]
寧德市藝術館
地址:寧德市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庭路西側寧德市藝術館
電話:0593-2525199
簡介:
寧德市藝術館,位于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北岸,占地28.5畝,建筑面積11297平方米,于2006年5月投入使用。藝術館內設寧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歷史文化名人展廳、多功能廳、排練廳、活動展廳和演出劇場,2010年3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 展廳面積300平方米,分廊橋文化、工藝文化、茶文化、畬族文化、信俗文化5個展區,集中展示我市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遺產名錄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了解寧德豐富的文化遺產內涵…[
查看更多
]
閩東中華畬族宮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畬族鄉亭坪村
電話:0593—2727136
責任單位:寧德市民宗局
簡介:
中華畬族宮于1994年動工興建,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忠勇王殿、文物館、龍首祖杖、太極祭壇等。“中華畬族宮”宮名由我國著名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寫。閩東畬族文物館設于中華畬族宮內, 2008年1月3日正式對外開館。中華畬族宮自修建以來,接待了李鵬、尉建行、孟建柱、田紀云、布赫、楊汝岱、陳宗興、巴特爾、雷春美等中央及省部級領導和國內外游客共60多萬人次,成功舉辦了“中國·閩東畬族民俗文化藝術節”和“面向21世紀畬族社區研討會”等多次全國、全省、全市性的大型活動。
[查看更多]
閩東畬族博物館
地址: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區華庭路西側
電話:0593-2525568
簡介:
閩東畬族博物館(寧德市博物館)位于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區華庭路,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寧德歷史文物和閩東畬族文物為宗旨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寧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為國營正科級事業單位。閩東畬族博物館成立于1989年,2005年經批準加掛“寧德市博物館”牌子。2006年博物館遷往新落成的寧德市文化中心(位于東僑開發區華庭路)。新展廳面積800平方米,推出“寧德歷史”和“閩東畬族”兩個基本陳列,展出文物800多件。博物館于2008年初全面實施對外免費開放。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6年被評為“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查看更多
]
網友評論
江苏快3豹子遗漏